重磅!“十四五”工業設計部分城市這么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于2021年3月13日正式發布,我們將要迎來工業設計發展的新時代,綱要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等方向,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為工業設計創新創造了更大的舞臺。在這個階段中,要實現推動工業設計深度賦能產業發展、推動工業設計服務鏈條延伸、推動工業設計與制造業全領域的深度結合等目標,那么這些目標的實現必然要落到設計師、設計企業、設計產業園區的身上,下面小夫子將帶你更快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相關政策與目標規劃,快來跟上小夫子的步伐。
“十四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大力推動工業設計發展。
《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總體目標:
爭取用4年左右的時間(大約到2022年底時),推動制造業短板領域設計問題有效改善,工業設計基礎研究體系逐步完備,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發展。在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汽車、電力裝備、石化裝備、重型機械等行業,以及節能環保、人工智能等領域實現原創設計突破。在系統設計、人工智能設計、生態設計等方面形成一批行業、國家標準,開發出一批好用、專業的設計工具。高水平建設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提高工業設計基礎研究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創建10個左右以設計服務為特色的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發展壯大200家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打造設計創新骨干力量,引領工業設計發展趨勢。推廣工業設計“新工科”教育模式,創新設計人才培養方式,創建100個左右制造業設計培訓基地。
以下為國內部分省市規劃目標:
山東
據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布的數據,山東工業設計水平不斷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工業設計企業600余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47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4家,數量居全國首位。工信部組織開展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評選以來,山東先后奪得9項金獎,占全部29個金獎的三分之一。
力爭到2025年,新培育具有特色主攻方向的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2家、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5家;
新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00家;
工業設計知識產權保護、人才職稱評定、金融財稅保障等相關機制進一步健全;工業設計整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江蘇
通過開展3年(2019-2021年)4項行動(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工業設計進千企行動、工業設計產業發展行動、工業設計發展氛圍營造行動),到2021年底,實現“5個1”目標:建成10家以上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或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推動1000家以上企業建立工業設計中心;建成10家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或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10家以上工業設計龍頭骨干企業;遴選100件以上工業設計創新產品。
顯著提升全省工業設計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努力打造江蘇 “名園、名院、名企、名人”工業設計品牌。
圍繞工程機械、高端裝備、新型醫療器械、高端紡織及日用消費品等重點領域,推動龍頭骨干企業創建省級以上工業設計研究院,原則上每個領域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不超過1家,爭創1家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努力實現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在先進制造業集群全覆蓋。
到2021年底,地方工信部門培育認定市級工業設計中心800家左右,省工信廳培育認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400家左右,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0家以上。
福建
到2023年,全省建成100家左右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0家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加快工業設計與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融合發展;培育創建國家、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 加強工業設計基礎研究和公共服務。
持續舉辦各類工業設計賽事活動,搭建工業設計人才和成果與我省制造業企業對接平臺,提高成果轉化率,力爭“海峽杯”“八閩杯”等工業設計賽事活動獲獎作品產業化率達20%以上。
《實施意見》提出五大重點任務,提升制造業設計能力:一是強化載體培育,加強工業設計園區、集聚區培育和工業設計互聯網平臺建設,引導設計產業“線上線下”載體協同發展。
二是強化主體創建,培育壯大工業設計骨干企業,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圍繞優勢領域,創建省級、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研究院。
三是強化融合發展,推進工業設計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融合,加快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等在制造企業的設計應用。
四是強化公共服務,發揮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省工業設計協會、工業設計與服務制造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等平臺作用,發布工業設計相關政策、資源和信息,開展設計公益、設計扶貧活動。
五是強化交流合作,支持企業參加中國工業設計展覽會、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等展會活動,加強交流合作,爭創設計服務品牌。
廣東
爭取到2022年,實現全省工業設計服務收入超過300億元,設計成果轉化產值超過3萬億元;
初步建成珠三角工業設計走廊;
新增培育3-4家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和50家以上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新增1-2家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和6家左右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創建1-2個以設計服務為特色的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和10個左右制造業設計培訓基地;
推動廣東工業設計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基本形成支撐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工業設計創新服務體系。
來自行業協會的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底,深圳工業設計機構近2.2萬家,其中工業設計專業機構1000多家。工業設計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700多家。工業設計師和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深圳工業設計行業每年創造的附加值以千億計算。
重慶
鼓勵市內制造企業和第三方工業設計企業加大設計投入,提升設計創新能力,創建國家級、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經新認定的國家級、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
支持工業設計產業鏈關鍵環節及核心能力提升建設。支持創意造型、模具設計、樣機制作等設計產業鏈關鍵環節及工業設計核心能力提升建設,按不超過項目投資額的10%比例給予補貼,單個項目補助金額不超過100萬元。
大力培育設計訂單市場。強化產業服務平臺建設。支持打造工業設計品牌活動。
黑龍江
實施“工業設計賦能”行動,推進設計主體培育、設計服務對接、設計成果轉化、設計交流助力“四個工程”,補齊工業設計短板,推動工業設計向貫穿產品生命全周期、向全產業鏈創新服務發展,助力龍江制造向龍江創造、龍江智造轉變。
力爭到2025年,全省對工業設計的認知普遍提高,工業設計水平、設計創新活力明顯提升,工業設計體系初步形成,打造一批引領示范作用明顯的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企業,培育認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0戶以上,力爭在創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上取得突破;推動一批優秀工業設計成果成功轉化,遴選省級優秀工業設計產品(作品)100個以上。
通過對以上信息的閱讀和整理,小夫子發現越來越多的老舊城市開始重視工業設計,工業設計已不再只是發達城市的重點工作。目前,各省市都根據總體目標并結合本省市工業設計發展現狀,具體的設置了自己的目標規劃,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各省市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隨著國家對工業設計的重視度愈來愈高,我們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做好設計服務。
關注創新私塾,帶你了解更多行業資訊和國家政策!
(文章源于工業設計研究中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