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走設計 | 探索廣州重磅設計雙展 對話未來
院2024年畢業作品展(以下簡稱“廣美”)和廣東美術館的“廣州設計三年展”,共同激發創意,碰撞靈感,吸引了30多名設計師參與。
第一站:廣美畢業作品展

“未來”是此次廣美畢業作品展的關鍵詞,展現了在智能化生產方式不斷更新、創新模式不斷演進的當下,高校引導學生回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以跨學科專業融合的創新思維,知行合一的探索與實踐。

其中,工業設計學院在第一期中展出工業與交互設計系、產品設計系、藝術設計學系共245位學生的192件(組)作品,涵蓋智能出行、醫療器械、生活設計、文化整合、機器人等領域。

不少前瞻性設計,圍繞“數字生產力”“綠色生產力”“藍色生產力”開展了探索,包括“追溯每一滴”海洋生物醫藥保健類食品溯源系統、南極海洋生物保護智能系統設計等,它們關注核污水排海、氣候暖化等社會議題,滿足海洋生物保護、食品安全等現實需求。
在潛龍設計的設計師看來,現場展示的“光盾單人概念外賣車”令人印象深刻,“它可以單人坐,可以用來躺平,不躺平的時候后座空間能用來送快遞,設計很人性化。
“有一些裝置造型簡單,但非常有藝術魅力”,“大山林設計”的歐小軍觀展后感慨,“展品中蘊含的AI智能與生活美學的結合,預示了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二站——廣州設計三年展

移步廣州設計三年展,「太陽塔」橘橙色藝術裝置迅速成為設計師們的目光焦點,作為馬巖松建筑事務所的杰作,它隨著展覽的開放火速出圈。

據悉,本屆廣州設計三年展,以“有溫度的存在”為主題,通過主題展、資料文獻展,以及多個社區項目/平行展,共同聚焦設計的人文關懷。
主題展邀請來自約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位/組設計師、藝術家參展,解析和呈現當下智慧又充滿人文關懷的設計樣本。

其中,“站在此時此地”板塊引領觀眾回歸日常,從微小處見設計之大美,倡導設計應關注解決實際問題,在細微處傳遞的溫暖與關懷,展示了舊資源的設計再利用、輕設計,微改變、折衷與退讓的設計智慧。
展場設計獨具特色,設計師們不僅記錄下靈感閃現的瞬間,更深刻思考設計對人類情感和現實世界的具體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