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順德創新設計研究院探索研究生聯合培養

廣東順德創新設計研究院大樓
編者按:廣東工業設計城自啟動以來,一直致力于創新型人才的引進及培養。廣東順德創新設計研究院研究生聯合培養,是國內首創的研究生教育實踐創新模式;D2C設計創新創業實訓平臺,打通從業人員與企業之間的“最后一公里”路程;園區設計企業也在引才、留才、儲才方面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體系,以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水平的綜合型人才。
接下來,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全方位展示設計城在創新教育模式探索、設計人才引進及培養方面的經驗與做法,反映設計師在這里的職業進階節奏與生活體驗。
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廣東順德創新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在2014年正式成立后,以創新創業孵化、企業科技服務和研究生聯合培養為核心業務,以“建設技術創新生態、服務順德產業升級、培養高級復合人才”為宗旨,建設成為“政產學研”一體化的協同創新平臺。
順德正處在由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折的關鍵時刻,研究院以本地產業的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以產學研結合為發力點,為順德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研究院副院長、博士關燁鋒表示,成立后,研究院便廣泛征集順德企業的技術需求和研究生人才需求發布到合作高校,積極打造聯合培養和產學研合作項目。
針對研究生的聯合培養,研究院形成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項目培養為特色,“職業素質提升+專業能力培訓+企業項目實踐”的培養模式。關燁鋒表示,對比高校培養模式,研究院的研究生聯合培養結合企業項目研發需要,針對性開展課程,成為對接學校課程和企業項目之間的橋梁,讓學生能更快適應企業研發需要。
研究院聯合培養實行“高校導師+企業導師”的雙導師制度,聯合招生采用“高校導師+研究院實訓導師+企業導師”的三導師制。研究院在本地企業中聘請資深技術專家和高級管理人員,作為聯合培養研究生的企業導師,并制定相應的導師遴選與管理制度。此外,研究院通過創新“導師工作坊”產學研合作模式,將高校教師引入順德,與企業合作開展相關領域的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項目。
目前,研究院的教學項目化、項目課程化等新型培養已初步形成體系,包括了:職業素養提升、軟件工程技術、嵌入式系統開發、產品設計、生物工程5套課程體系,其中企業模擬運營、商務禮儀、企業家交流、智能家電系統開發系列課程等被聯合培養研究生推選為精品課程。
研究院的聯合培養工作得到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廣東省教育廳,以及眾多高校、學生的高度認可。與研究院簽訂研究生聯合培養合作協議的國內外高校及院所達60所,聯合培養研究生高校達90余所,不乏浙江大學、中山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以及德國奧芬巴赫設計學院、韓國清州大學等國外名校,招生名額達221人。
為產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持
研究生在順德聯合培養的時間平均為6個月,為企業提供了優質的人才儲備,幫助企業提升科技實力。研究生人才通過聯合培養了解順德、愛上順德、愿意留在順德。不少研究生在聯合培養階段便與順德企業達成了初步就業協議,這也為順德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開拓了一條有效、針對性強和低成本的新路徑。
“研究院平臺整合了教學、企業實訓,讓學生在對接企業項目的過程中更加針對性學習,更能適應未來職業發展需要。”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梅長云在研究院聯合培養兩年后,進入美的生活電器集團工作。梅長云表示,個人職業規劃是偏向畢業后到企業工作,當初研究院到學校宣講聯合培養模式時,其中企業實訓方面的內容很有吸引力。“到企業學習與在學校學習的狀態是不同的,在企業更要主動積極性學習,通過聯合培養讓自己提前適應企業研發的流程和企業內部工作的環境。”
“打算回到學校與導師商量再延長聯合培養時間。”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黃煒敏2016年7月來到研究院,隨后進入研究院的微流控電泳設備機研發項目組,“起初定的是6個月的聯合培養周期,在研究院以項目為核心進行科研、培訓、學習,讓自己成長很快,并且對自己未來就業幫助很大,已經向學校申請延長過一次時間,接下來還打算繼續留下來。”黃煒敏表示,順德產業基礎很好,通過在研究院聯合培養也能讓自己接觸到許多優秀企業。
研究院已向順德區內250余家企業征集到了1200多項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人才需求2900多人,其中海信科龍、萬和、美的等區內龍頭企業紛紛參與支持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研究生聯合培養緊密結合順德產業發展需求。”關燁鋒表示,比如西南大學與研究院合作啟動“智能家電工程師計劃”,單列招收50名工程碩士,將培養順德發展智能智造產業所需的高層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