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育如何擺脫“形式化”標簽?解決三個根本問題,讓萬千學生切實獲益
明天就是五一勞動節,我們即將歡度五一假期。但勞動節的意義卻不僅是“放假”二字,它飽含勞動的深意。今天我們就從教育的視角談勞動,探究勞動教育的實踐之道。勞動教育正成為一項共識,盡管如此,加強勞動教育仍任重道遠。綜觀加強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的難點,歸根究底還是需要學校及教師厘清“勞動教育是什么”“勞動教育教什么”“勞動教育怎么教”的基本問題,從而在落實環節上下真功夫。
本文共6223字,仔細閱讀需16分鐘
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國,35萬工人從負擔重、報酬低的辛勞中抬頭,為了“聞聞花香”“曬曬太陽”,他們一齊走上街頭,為國際勞動者爭取應有的權益。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同樣關注勞動,它不僅是個人社會生活的必需,也是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角色。
美國心理學家威蘭特曾做了一項長期跟蹤調查,結果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其長大后的就業率為15:1,前者也比后者的工資高約20%,而且婚姻更幸福,更不容易患上心理疾病。關于家務的探討其實折射了勞動教育的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多次提到勞動對人智力發展的作用,盧梭在《愛彌兒》中用大量篇幅闡釋了勞動教育對科學育人的重要性。然而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出現了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甚至鄙視勞動,缺乏基本勞動習慣、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的現象。加強勞動教育勢在必行。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新時代全面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7月,《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作為《意見》的配套文件,細化勞動教育有關要求。
加強勞動教育仍面臨困難重重
盡管勞動教育正成為一項共識,但是加強勞動教育仍任重道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黨委書記、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勞動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徐長發指出了當前加強勞動教育需面對的六大阻礙:
第一,學校勞動教育保障條件落實到位的困難。從學校層面看,學校勞動教室怎么建,校園勞動依托什么條件開展,現有條件以及未來配備的條件,能夠適應選擇哪些勞動教育內容,是低階的還是高階的內容等問題都需要細化。
第二,統一認識、形成共識的困難。如何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共識,一直是困擾學校辦學機制的大問題。
第三,薄弱學校勞動教育資源無本之木、無水之源的困難。
第四,勞動教育師資缺乏,特別是有勞動素養、勞動技能比較強的教師缺乏問題。
第五,學生、家長、教師動力不足的困難。應試教育的慣性作用力還很大,除了升學,人們很難有更好的前途預期。另外,還涉及如何激發和解決學生內在需求與動力的問題。
第六,政策制度供給的困難。
我們不難從上述“六大阻礙”中發現,學校及教師是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主體。徐長發強調,勞動教育的開展要著力落實學校的主體責任,發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主渠道作用。但學校及教師在切實推動勞動教育落地的過程中同樣面臨著多樣化的問題。
北京市第十二中聯合學校總校校長李有毅表示,學校在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和實踐初期,易受限于以往的思維定式和政策文件的表層解讀,沒有深刻把握勞動教育的內涵、范疇和實施路徑,沒有將勞動教育真正融入到學校的實踐中。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也曾描述當前學校在勞動教育實踐中的常態:學校有語文課程方案、有數學課程方案,有體育課的課程方案,但大都沒有勞動教育課程方案。他在為吉林省撰寫關于勞動教育的咨詢報告時,曾做過調查,調查數據顯示90%以上學校沒有勞動課程方案。
湖南民族職業學校附屬小學校長方少文則認為,和家長的溝通是學校及教師加強勞動教育的難點。對開展勞動教育,家長一開始是比較冷淡甚至反感的,也有擔心使用工具的安全問題。
此外,學校在勞動教育實踐中也常常走入誤區,比方說將直接參與勞動代替勞動的教育設計的形式誤區;將勞動教育資源簡單等同于勞動資源的資源誤區;將勞動成果取代勞動教育效果的評價誤區。
綜觀加強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的難點,我們需要避免形式主義,防止避實就虛、消極應付、敷衍了事走過場情況的出現,但歸根究底還是需要學校及教師厘清“勞動教育是什么”“勞動教育教什么”“勞動教育怎么教”的基本問題,從而在落實環節上下真功夫。